本書的主要特色在於把論文段落視為多個意義語塊或詞組的組合,進而形成連貫的篇章。並且組合的體例常常可歸納成幾種常用模式,以有用率地轉達論文內容的訊息。此種觀點源自於Lewis (2002)所倡始的詞語講授法(lexical approach),他主張說話通常是由多字的預製語塊(multi-word prefabricated chunks)所構成;換句話說,現時的語言文字都是由之前使用過的多個詞組所生成。是以講授的重點應當放在天成翻譯公司們經常使用的詞語組合上,而不是致力於創造新的句子翻譯本書採取不異的立場,大量蒐集已在國際期刊上頒發過的英文論文,擷取各章節中有代表性的語意段落,加以具體的說明註解剖析,並分化出經常使用的句型模式,供讀者操演論文段落的寫作。不外由於原論文的段落相當長,又牽涉到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對讀者扶助不大翻譯是以筆者的工作還包孕簡化改寫原論文的內容並縮短長度,但保存了段落的首要佈局和重要用字,希望能增進讀者學習上的便利。
而以下兩個改寫的句子中,哪一個句子看起來比力像剽竊原句呢?
本書提出的進修論文寫作體例還可以用蓋大樓來作比方,在興修過程當中要建置鷹架(scaffold)來撐持整棟建築物,本書的段落規範就有如鷹架來支持起你的研究內容;等大樓蓋到接近落成的階段就能夠慢慢撤除掉鷹架,讓建築物自行矗立起來。或我們再用別的一個比方,就仿佛初學書法者,大多從臨摹字帖最先,會比本身試探若何一筆一劃書寫更有用率。等反覆摹仿到某個階段,寫出的字體形神皆肖,漸次就能夠自立異局,揮毫出小我的氣概章法,也就不再需要依靠字帖了。而讀者使用本書的段落範例後,也應該會逐漸培養出本身撰寫論文的語感和氣概,谙練以後自然就不再需要本書的指引。是以筆者編寫本書的長遠抱負方針,就是期許讀者將來不用再參考本書也能寫出自己引以為榮的英文研究論文;但是在那天到臨之前,也但願本書仍能作為讀者在進修論文寫作征途上最好的火伴。
本書《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段落與標點指引》是整合之前三本著作,而且進一步連系語意邏輯、用字遣辭和篇章架構的成長,供給段落寫作和標點用法的指引翻譯其中段落寫作指引約佔全書四分之三的篇幅,統籌英文論文寫作的宏觀與微觀層面,每種語意段落的編排分為(一)範例: 精選學術期刊論文的英文段落作為典範榜樣並附上中文翻譯;(二)講授: 逐句講授類型段落中使用的句型特點、文法重點和主要辭彙用法;(三)句型: 把本來的研究內容抽離,供給句型的架構,呈顯語意的邏輯成長和句型的關係;(四)實習: 只出現句型架構,讓讀者以填入空格的體例來操練段落寫作。別的全書約四分之一則是介紹論文寫作中經常使用標點符號的用法和演習,包括逗號、句號、分號、冒號、引號、撇號、破折號、連字號、圓括號和方括號等,讓讀者對一些習以為常但其實輕易出錯的標點用法有進一步的理解。
固然筆者也要提示讀者注意,此書供給的各類段落句構只是一種寫作的可能性,它們是描寫性(descriptive),而不是規範性(prescriptive)的;亦即本書旨在描寫剖析國際期註銷版過的論文寫作文本,但並不是劃定讀者都必需要如此寫作。本書的內容可以讓初學英文論文寫作者在練習時有個可以依循的指導,有個可以支持的架構,應該比一小我悶著頭拼命寫論文,成效反而創新出一大堆中式英文(Chinglish)的句型要來得有用。而且本書的指導和架構是開放的,也勉勵讀者在符合英文語意的架構下去施展本身的寫作才能,靈活應用,展開出最有效率的體式格局來轉達研究內容。
這些段落的講解根基上與天成翻譯公司在大學教室上傳授論文寫作課時的內容相通。當我在講堂上教誨學生若何寫作時,城市利用已在國際期刊上出書的論文段落作為範例,提示同窗注意從上下文語境的關係中理解詞組的意義,並歸納結構溝通的詞組,提高他們對詞組搭配型式的意識(awareness),進而習得此中字詞標點的用法、句法的結構組織、意義的鋪陳轉折等要點。而這本書就是把我上課白話講授的內容轉化為書面文字與讀者分享,是以本書除可放在案頭供查詢參考之用外,從教授教養的概念出發,也可作為國內大學院校在英文論文寫作課中利用的教材翻譯本書已把論文段落的根基架構成立好,教師可以段落為單位來教訓用字和文法功能,以後並請同學按架構演習段落寫作,同窗練習屢次以後甚至可觸類旁通,自行創製新的語意段落,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筆者曩昔在各大學和研究機構演講英文論文寫作時,偶然有聽眾問到,使用他人期刊論文上的句型會不會組成抄襲(plagiarism)的問題?天成翻譯公司們在此可以做個釐清。起首看一下《韋氏大學辭典》(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上對剽竊的界說為: “to commit literary theft: present as new and original an idea or product derived from an existing source.”(著述上的盜竊: 從現存起原衍生,卻以全新獨創的觀念或作品出現)。而研究論文的常用句型從未被視為是全新或獨創的元素,只有研究的了局和內容才需要凸顯其原創性,這也才是會組成抄襲的部份。再者,美國馳名的論文寫作教科書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作者Swales和Feak(2004:172)在其書中也提到 “Of course翻譯社 borrowing the words and phrases of others can be a usefu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Certainly you would not be plagiarizing if you borrowed items that are commonly or frequently used in academic English or that part of common knowledge.” (向他人借用字彙或片語固然是種有用的說話進修策略,假如
(1) 「此研究的目標在於探討電腦輔助教學在國內英語教學上的使用翻譯」
再從針對學術寫作本身的研究來看,上述的常用句型有學者稱為lexical bundles (辭彙群)(如Biber, Johansson, Leech, Conrad & Finegan, 1999),也有人稱為chunks (語塊)(如Lewis翻譯社 2000翻譯社 2002)或cluster (詞組) (如Scott翻譯社 1996)。無論名稱為何,它們都是指「辭彙組合的頻率是高於隨機的預期,而有助於釐清文本語意和我們對特定語域的領會」(words which follow each other more frequently than expected by chance, helping to shape text meanings and contribute to our sense of distinctiveness in a register [Hyland, 2008:42])翻譯並且研究結果也指出,愈成熟的作者就愈常利用這些詞彙搭配的型式(Haswell, 1991),而進修某一研究領域的固定詞組,就可以晉升在該範疇的溝通能力(Hyland, 2008)翻譯
廖柏森
其實不管我們用中文或英文寫作論文時城市有一些慣用的固定或半固定句型,每個人都可以使用,沒有剽竊的問題。並且筆者所謂的句型架構並不是指具體特定的字詞組合,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要用對了准確架構就可以有效轉達作者的旨意(intended meaning),至於組成此架構的字詞是可以靈活代換、有許多變化的。只是我們在台灣用非母語的英文寫作時心裡比力不紮實,覺得不是自己挖空心思想出來的句子就有點心虛,或感覺利用別人寫過的句型沒有原創性翻譯但其實除文學創作講求表達型式的立異之外,我們大部分的寫作照舊在重複前人早已用過的句型和用字。特別學術論文寫作的重點是在內容上顯現創新的研究結果或理論,但文字表達基本上仍是遵守共同的行文規範,常用的句型也就相當一致,是以進修模仿已出書的國際期刊論文或專書上的句型和表達體式格局就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捷徑。
可能大多數人會認為第(1)句比較像抄襲,為什麼呢?因為第(1)句與原句的內容語塊如「電腦輔助講授」和「國內英語教授教養」是一樣的,不免會讓人聯想其它研究內容也會雷同,而這並非本書供應指引的寫法和教學立場。相對地,第(2)句與原句不異的地方是架構功能語塊如「本研究旨在探討…在…上的應用。」每個人都可使用如許的句型來表達各自不同的研究內容,也比較不會引發爭議翻譯但就算還有人憂慮這樣仍有剽竊的可能性,那其實連架構功能語塊也能夠改寫,例如改成「此研究的目標在於探究學生進修策略在英語講堂上的使用。」這句的佈局和原句都是一樣的,兩句皆在講「這個研究的目標在探討____某研究主題____ 在 ____某領域或場所___ 的利用情形。」但這兩句的內容和用字都完全分歧,沒有人會認為是剽竊翻譯而如許的寫作觀念和做法即為本書的理論立場與操作方式。
換個體例來講,研究論文其實也是由很多語塊或詞組所合成,依其功能大體上可分為內容性語塊(content-oriented chunks)和結構性語塊(organization-oriented chunks): 內容性語塊用來表達每個學術領域不同的研究主題、知識內容和細節資訊,每一個人精心研究的內容應該不會一樣;而結構性語塊則首要是用來跟尾、聯貫、延展、總結或歸納綜合研究論文的內容,是種組織語意的架構或框架(frame),大部分的研究論文都會遵守雷同的結構來撰寫翻譯尤其研究論文是種極為正式嚴謹的體裁,而從體裁學的概念來看,愈正式的體裁,其體裁構造和說話特點就愈客觀明確,也就愈容易辨識和歸納出眾所遵循的模式或架構。是以對於初學英文論文寫作者而言,認識論文不同章節段落中的經常使用句型模式,進而加以摹擬操練,該當會有很大的助益翻譯
相關資訊: http://www.jwbooks.com.tw/catalog/link/SEO34-index.htm
「本研究旨在探討電腦輔助教學在國內英語教授教養上的應用翻譯」
(2) 「本研究旨在商量學生學習策略在英語教室上的利用。」
假如還是有人質疑句型相通的問題,我們換個角度從中文論文寫作來做個對比就會更清楚,例如某一作者的原句是:
以下內文出自: http://blog.udn.com/trjason/4360331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77260931